内页广告图片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疾病
心理疾病
泰安心理咨询:强迫症的形成
来源:唐訾心理咨询   作者:泰安唐訾心理咨询张勇

强迫症是如何来的?

在心理治疗实践中,我发现,好多强迫症患者,大部分与某种程序化的强化有关,当然,产生强迫的因素很多,在此我只对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强迫群体的共性做一个简单的分享。好多患强迫症的孩子,家中多有一人或多人强迫。平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对孩子进行一些非正常的行为强化,会让孩子形成自动化思维,自动化思维一旦形成,孩子做事情就会程序化,现在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
例如,一个妈妈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特别是人生的0-9岁这个阶段,在孩子出门或做某件事之前,妈妈总暗示孩子要先去“尿尿,对于每一次的暗示,在某一阶段,孩子无论有没有尿,都要跑到厕所里完成这一套程序,等孩子长大后,往往会形成“自动化思”维模式: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要先去尿尿,不去尿尿,总感觉要做的事情会受到影响!

她跑去厕所的时机可能没有排便或排尿的感觉,往往是排不出来的。这时,问题产生了:我尿不出来,我排不了便!这太可怕了!这是个大问题。   


尿不出来,排不出便,就意味着这套自动化的程序没法完成,这套程序完不成,就会影响下一套程序的进行!

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考试时,总害怕自己要上厕所,要去尿尿。因为,他怕去了尿不出来,不去吧,又怕考试过程中突然要尿尿,耽误时间。事实上是:由于长期的暗示,孩子丧失了排尿的正常感觉!好多次去了厕所,发现真的尿不出来。对于尿不出来尿,她很着急,很焦虑。她不会想:我可能没有尿,她在意的是这套程序是否可以完成,完成了,她才会觉得不会影响下一套程序的执行。

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在做这个事情,为何有的孩子没有异常呢?这与孩子回应外界的模式及妈妈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有关。

有些孩子,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,虽然妈妈发出要尿尿的指令,但孩子有自己的觉察能力,如果没有尿,她会说:我没有!不去执行这个指令!她感到有尿感时,才会去排尿;一个心理正常的妈妈也会相信孩子的感受,没有再重复发出尿尿的指令或唠叨、劝说孩子去排尿,孩子长大后,往往就可以保持正常的排尿习惯。

有的孩子,妈妈一发指令,他就去了,不管自己有没有尿,都要去完成这套指令,或者有的孩子虽然表达不想去,但心理状态不正常的妈妈,总担心孩子不去尿尿会发生什么,说服孩子去完成尿尿的指令,孩子最终去了洗手间,结果,长大后,往往也形成了自动化思维模式,把排尿当作一套程序化的问题来完成,如果完不成就开始焦虑、强迫。

再举一个例子,如果孩子出门前,妈妈总提醒孩子,别忘记什么,总担心孩子会忘记什么,向孩子发出一些检查的信号或指令,孩子如果接受了这种指令,也变得不自信起来,反复的检查,总感觉自己像忘掉了什么,甚至在上学的路上,也会担心书包中少了什么,总想去检查一下,特别遇到考试时,有的孩子甚至无法结束检查,反复的确认,从而使自己处于焦虑、强迫状态,这套自动化的模式严重影响了个体的某些功能。

针对以上情况,父母需要学会等待,让孩子的行为顺其自然发生即可,切勿去有意雕刻,学会观察即可:如果孩子出门时,只是偶尔遗忘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;或偶尔尿一下裤子;这都无伤大雅。毕竟,有体验,才会有成长。让孩子自己发掘成长中的问题,远比你告诉她要健康的多。    

人生,本身就不完美,如果我们尝试去雕刻人生的完美,你会发现,随着雕刻的深入,个体往往丧失了对“美”的审判标准,无论怎么做,个体都感觉自己做不好。甚至,有的个体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,就已经开始预演事件的过程或结果了。当你开始预演时,你的焦虑就产生了,心理承受力差的个体,甚至会被激活“逃跑”本能,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压抑。

更多心理问题,请咨询泰安唐訾心理。

 



发布时间:2024-01-16  阅读:1226次
0
联系我们

泰安唐訾心理咨询

手 机:13053819003

地 址:泰安市泰山区泰山龙河商贸大厦2号楼6楼604

关注我们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扫一扫,咨询我们

扫一扫,咨询我们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562836258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