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从两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,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敏感度高的常见原因,其次再给大家分享一下,我们如何应对敏感度高的孩子。希望各位父母一定要认真的读完每一个细节,然后进行自我反思,看看自己有没有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观点或现象,如果有,找出来,一一记在笔记本上面,然后移除掉,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在心理咨询实践中,我们发现孩子敏感度高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类
一、生理神经特质
■大脑深度信息处理
高敏感孩子的大脑对信息加工更深入,表现为反复权衡利弊后再行动,这种神经特质使其对外界反应更谨慎,但也增强了洞察力。这与父母的一些特质也存在高度吻合,比如有的父母中的某一方计较多,善于心机,做事情思考的比较多,把细节想得比较细,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等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生活的细节,不要强化及纠正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的细节,除非你的强化,孩子可以执行,如果她不去执行, 一定要学会闭嘴,对你想强化的事情,一定要视而水见。孩子自然会弱化这种感觉。如果父母在此基础上,再训练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细节,会让孩子的大脑更加深入的加工这些信息,在加工的过程中,她又不想要,但是又担心不要,自己会被不喜欢,她就开始愤怒了。
■感官系统异常敏锐
对光线、声音、触感、气味等细微刺激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普通孩子,例如衣服标签或环境噪音、一场煽情的电影均可易引发不适,导致情绪波动,甚至马桶中的气味,呕吐物等,均会触发她的不适。另外,对于敏感度高的孩子,如果在没有感统失调的状态下,人为的进行一些训练,例如感统训练,引起感觉与行为的过度发育,也会加重孩子的敏感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上课迟到了,老师罚站,如果是成年人,可能感觉很尴尬,难为情,不舒服,但是如果是一个孩子的心理,她会觉得无所谓,又没有只罚自己,当你进行了人为的感觉训练,让孩子的心理早熟,在她本不应该有这种感觉及思考的年龄,有了这种感觉,此时你给她装入的软件与她的硬件不匹配,她就开始愤怒了,有情绪了,受外界的刺激影响了,所以,孩子的成长,一定要顺应自然,让她自然的成长,所有的揠苗助长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不人为的训练孩子的感官,特别是在生活中,不要强化身体健康,强化不干净,强化病毒,细菌,强化洗手等信息,更不要用自己的感觉去评价或反馈孩子的一些行为和信息。如果家中有这样一个人:总觉得家里的人这个事情做的不好,那个做的不对,总想让别人按他的意愿去做事情,这个人一定要离孩子远一点,否则他就会把这些敏感的感觉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的感觉更敏感。
二、家庭环境因素
■父母沟通与教育方式
敏感度高的孩子,其父母往往是指责型,否定型,控制型的父母,父母缺乏耐心倾听、采用严厉呵斥或过度溺爱等不当教育方式,可能让孩子长期处于被忽视或被过度保护状态,形成敏感性格,父母存在敏感猜疑特质或自大,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质,也会让孩子变得极其敏感。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:当父母与外界交流时,有不想听别人说话的倾向或听了后,总在寻找里面的矛盾点,总想排斥的倾向,那父母就是这种类型了,这种类型的父母也容易养出来高敏感度的孩子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父母一定要学会写心灵笔记,每天记录自己对孩子担心的事情或焦虑的点,要反思自己担心的事情有没有发生过,如果没有发生,说明父母在预设焦虑,就改掉这种习惯,因为你在预设焦虑的过程中,会让孩子也跟着你一起预设没有发生的事情,她自然也就开始焦虑了,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,孩子会被训练出来自动化,也就是只要出现这种情景,立马就会出现此种焦虑。
■家庭氛围影响
父母自身性格敏感或家庭苛责、父母情感分离等负面经历,可能通过模仿或心理压力传递给孩子,导致其安全感缺失,从而形成敏感。父母情感的纠缠,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敏感,比如父母一方出轨,背叛,虽然未被家庭发现或已发现未在孩子面前提及,但是这些信息,会让孩子敏感的捕捉到,从而加重敏感。父母某方存在不正常的心理状态,比如变态、扭曲,也会触发孩子的敏感,即便父母控制的再好,孩子也可以通过她的潜意识觉察到这些信号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父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,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,不要猜疑对方,更不要在孩子的身边发生性行为,即便孩子睡着了,也不可以,因为敏感度高的孩子,你哪怕有一点声音,即便她在睡眠当中,她依然可以能到父母制造出来的奇怪的声音,她会根据这种声音进行深层次的感觉加工,从而造成“性感觉”的早熟,甚至会不自觉的想模仿父母的性行为,从而形成变态心理,甚至过早出现手控行为。
三、心理发展特征
■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
部分孩子存在敏感多疑、自尊心过强等性格倾向,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社交恐惧症、强迫症或偏执型人格障碍。当然,这多与父母养育孩子的模式有关,指责,否定,不认同孩子,均会让孩子产生自我评价感低,要靠外界的评价来认同自己,凡事要追完美,要强!结果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过度解读外界的信息,孩子看到的外界的人貌似都在针对自己,不喜欢自己,把内心世界中“否定的自我”投射到了外界的人身上,本来是自己不认同自己,结果自己无法觉察到,投射到外界人的身上,别人的一句话,一个眼神,一个动作,她就开始怀疑别人在不认可她了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自我否定如果顺其发展,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某些功能,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,在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不上学的个案中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自我否定的症状,人际关系极其敏感,以至于无法融入团体,而选择了逃避,当然,如果孩子成绩很好,可以弥补这一块的缺失,但成绩一旦发生浮动,她就无法接受。所以,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 一定要少指责、否定孩子,一定要多认可孩子,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,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么做,好像总做不好,从而习得性无助,形成自我否定心理。
■情绪调节能力不足
高敏感孩子情绪体验感强烈,共情能力突出,容易受别人或环境的影响,但易因他人负面情绪或自身挫折陷入内耗,表现为过度焦虑或抑郁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高敏感的孩子,往往也有着高需求,作为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需求,适当的满足合理化的需求,什么是合理化?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伤害到自己,也没有伤害到别人,更没有伤害到社会,均可以视为合理化的需求。如果父母还不可以具体判断,那你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了,把自己无法区分孩子的需求是合理化的,还是非合理化的记录下来,到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帮助。
四、外部刺激因素
■环境与生活节奏变化
春季过敏原增多或新学期适应压力等外部刺激,可能通过生理不适(如鼻炎、皮肤瘙痒)或心理负担(如学业焦虑)加剧敏感反应。
■细节觉察力过载
对环境中细微变化(如他人表情、语调)的高度觉察可能引发信息过载,导致焦虑或退缩行为。
【相处小技巧】不要人为的进行敏感训练,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,父母总想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切,引导孩子去思考在学校生活的细节,特别是在幼儿园、1、2年级这个阶段,从而让孩子对于从未关注过的事情,开始思考,开始关注,敏感度也就慢慢训练出来了,本来她从未觉察到的问题,现在会被关注到,她开始思考,开始加工,把没有感觉都加工出来了,从而开始敏感了。
综合来看,高敏感特质是生理基础、家庭互动、心理发展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,需通过理解其成因提供针对性支持。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环境、学校环境、教学环境,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从家庭养育着手,孩子的敏感度也就慢慢降下来了。否则,孩子的敏感度,一旦影响到社会功能,就会出现不社交、不上学、不工作等症状,此时就比较难以改善了。
心理问题随时沟通!专业人员免费在线解答!
心理咨询服务一键获取!还有更多专业指导等服务!
泰安唐訾心理咨询
手 机:13053819003
地 址:泰安市泰山区泰山龙河商贸大厦2号楼6楼604
扫一扫,关注我们
扫一扫,咨询我们
Copyright 2012-2024 taianxdl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泰安唐訾心理咨询
工信部备案号:鲁ICP备19041257号-4 公安部备案: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835号